《循環台灣》心得

柯盈嘉
Jun 9, 2021

初次讀《循環台灣》一書,讓我相當驚艷的是,作者針對各個領域的產業都提出深入的見解,而非僅是蜻蜓點水而已。在農業方面,作者認為台灣應採取土壤重建、資源零浪費、養分循環的可再生農業系統,對此我深感認同,畢竟與其跟其他農業大國競爭規模經濟的農業,倒不如專注在我們的優勢,以環保且精緻的農產品打出我們的口碑;建築業方面,同樣是以能源循環與減少浪費為原則,以可再生的建材為基礎,透過建築設計留下可使用的資源,如現在有很多圖書館透過日光照射來節省館內耗電,北投的綠色圖書館便是很好的例子。透過作者深入淺出的分析,讓我可以快速了解國內循環經濟的發展情況。

整本書當中,對於第十章的「循環台灣,全面啟動」留下最深刻的印象,作為一個小島國家,我們缺乏天然資源,若要與其他能源大國競爭難免列居下風,尤其我們與中國比鄰而居,在他們投注大筆資金之下,差距更為明顯。然而小國也有自己的優勢,國內企業應將眼光放得更遠,不走削價競爭的路線,透過產業升級及早走出自己的路,而推動高品質高價值的產業正是台灣最大的優勢,將知識融入商業模式之中,讓產品的價值獲得提升,這正與循環經濟的核心理念相契合,製造更具規劃性、更能永續循環的產品,有效提升單一產品的價值。本章對各個不同產業的發展皆提出了建言,最終目的仍是讓整體產業都能循環化,要達成此目標的確需有完善的規劃,由下而上,企業方面從基層員工開始著手,社會方面則從教育的面向,相輔相成之下台灣才有機會領先全球,提升自我價值,進一步成為全球局勢中無可取代的合作夥伴。

循環經濟絕對是一個值得大力推廣的概念,儘管如今台灣已經普遍具備環保的意識,但距離真正實踐循環經濟的生活模式,我們仍有好一段路要走,真正的循環經濟部不能只靠企業跟政府的推動,我知道現在很多企業都有推動相關的發展策略,然而我認為要落實此目標需要全民的努力。作者在後記中寫到,聽到總統在頒發「國家企業環保獎」時的談話,談到社會和經濟的發展,不應超過環境乘載立,在兩方之間取得平衡、共生共榮,留給下一代更好的台灣,讓作者相當感動,也讓我對台灣未來的發展有更多正向的期待。

近期國內廣受討論的缺水、缺電,甚至是藻礁等能源議題,讓更多人意識到,不應將這樣舒適方便、已經習以為常的生活模視作理所當然,能源缺乏的問題已是現在進行式,全世界各地環境遭受破壞,許多珍貴資源已經逐漸消失於地球之中,更是不容忽視的嚴肅問題,而這些都與循環經濟息息相關,如總統所言,台灣勢必要持續發展經濟,但如何與環保議題取得平衡,在全民之間達成共識,才是未來需持續耕耘的議題。無論如何,我相信民眾願意在能院議題上進行意見交流對整體環境是正向發展,希望能透過這樣的切磋讓台灣成為更成熟的公民國家,也期許循環經濟在台灣能有更具突破性的發展。

--

--